精彩小说尽在安丰书苑!手机版

安丰书苑 > 都市小说 > 偏袒的患者林健黄岩

偏袒的患者林健黄岩

读书破万卷 著

都市小说连载

金牌作家“读书破万卷”的都市小《偏袒的患者林健黄岩》作品已完主人公:林健陈两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编写的非常精彩:有个患者出现偏全国都无法治我跨越两千公里为他进行手没想到他出院当找来媒体记公开举报我收取飞刀费虽然我各项程序都合但为了平息舆上级还是对我做出了降职处不巧的时隔一这个患者又生病还是同样的全国只有我能1林老查房的时间到上午新来的实习医生小刘怯生生地来提醒好的我点点起身走出办公走廊七个医学院实习生跟在我身开始查今...

主角:林健,陈贺   更新:2025-10-05 12:54:05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有个患者出现偏瘫,全国都无法治愈,我跨越两千公里为他进行手术。

没想到他出院当天,找来媒体记者,公开举报我收取飞刀费用。

虽然我各项程序都合规,但为了平息舆论,上级还是对我做出了降职处理。

不巧的是,时隔一年,这个患者又生病了,还是同样的病。

全国只有我能治。

1

林老师,查房的时间到了。

上午点,新来的实习医生小刘怯生生地来提醒我。

好的

我点点头,起身走出办公室。

走廊里,七个医学院实习生跟在我身后,开始查房。

今天感觉怎么样?有没有出现头痛的症状?

家属一定要注意患者的饮食,以清淡为主,油腻辛辣的食物不能沾。

术后恢复不错,要保持心情愉悦。

……

我仔细观察病房里每位患者的情况,叮嘱陪床家属。

林大夫,我老公他……

林大夫,我爸爸……

林大夫……

每查完一间病房,都会有家属围上来询问。

有些询问手术什么时候能开始,有些询问什么时候能出院,这都算比较正常的。

也有些家属思想天马行空,想问问经历过一场颅内手术,智商会不会得到提高。

即使这样,我也耐着性子认真回答每位家属的问题。

一个半小时后,查房结束,我回到办公室开始整理病历。

十点,科室主任开会。

十点半,回办公室继续研究病历。

十一点四十,去医院食堂吃饭。

十二点,午休。

两点开启待命状态,按照患者需要随时去各个病房。

五点半,下班。

这就是我目前的工作状态,清闲中夹杂着忙碌,每天都在重复着前一天。

林老师这种业界大拿,如今却沦落到这步田地,世事难预料啊

谁说不是呢,我现在都怀疑自己选择医生这个职业是不是正确的。

林老师的事我听说过一些,我都替他冤得慌,飞刀收费不是正常现象吗?怎么到他这就成罪过了?

你太低估人性中的恶了,生病求你的时候把你当爷爷,病一好恨不得让你叫爷爷。

有一说一,林老师的脾气真是够好的,要换作我,他奶奶的早就不干了。

呃……几位师兄师姐,我刚来的,能问下林老师怎么了吗?

我给你说,林老师他……

……

办公室的门没关,跟着我查房的几个实习生无所事事地在走廊里聊天。

你们是没事干了吗?来医院是为了实习还是为了卦?

你们几个,去病房把患者进食和排泄的时间登记一遍。

你们几个,去护士站协助统计下午的用药情况,核实核实再核实,务必要准确

我走到办公室门口,低声训斥道。

走廊里的声音戛然而止,几个实习生愣了一下,撒腿就跑。

瞬间无影无踪。

现在的孩子真是胆肥。

我无奈地摇头。

想起自己刚进医院实习那会,要是敢在走廊里扎堆聊天,早就被老师训得抬不起头了。

收拾一下准备去参加科室会议,桌上的电话突然响了。

林老师,请您来门诊一趟

2

我放下手里的笔记本,朝着门诊楼赶去。

我叫林健,健康的健。

是某一线城市三甲医院的医生。

一年前,我还是神经外科的主任。

可因为一台手术,我被降职处理。

如今只是住院部的一名主治医师。

平日里就是查查房,带带实习生,连上手术台的资格都没有。

我父母都是医务工作者,母亲在卫生局工作,父亲是一名内科医生。

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我的志向也是做一名医生。

十岁,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国内最顶尖的医疗学府,之后又硕博连读。

我的导师是国内知名的神经外科专家陈贺。

在他的悉心教导下,我潜心医术研究。

三十五岁那年,我当上了神经外科的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成为名副其实的专家。

我的绝活就是颅内神经手术,人送外号林一刀。

不管多复杂的病情,只要上了我的手术台,就等于康复了一大半。

从医的这十几年间,亲自操刀为数千个患者解除了病患。

还在 NEJM、LANCET、JAMA、BMJ 等国际知名医疗杂志发表了数十篇论文。

可就在我以为自己的人生顺风顺水,前途稳步向前的时候,一场意外却将我打入谷底。

一年前,X 省人民医院向我发函,邀请我去主持一场手术。

患者二十六岁,因颅内神经受损,身体一侧出现麻木症状。

在患病期间,患者跑遍了国内数十家医院治疗,结果不尽如人意。

病情非但没有得到缓解,反而越发严重,已经发展为偏瘫。

如果再不进行有效治疗,最多半年,患者的后半生就只能在轮椅上度过。

严重的情况下会引起其他病变,危及生命。

几家大型医院给出了相同的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

可这种颅内脑干神经切除术并不常见,不是随便一个神外医生都能做的。

有位医生向患者家属建议,邀请专家进行飞刀手术。

目前全世界已知能做这种手术的人,只有三个。

一个是梅奥诊所的菲利普医生。

一个是我的导师陈贺。

还有一个就是我。

菲利普医生神龙见首不见尾,仅凭患者家属的能力,根本联系不上他。

而我的导师陈贺先生,也在三年前患上了帕金森,双手颤抖,无法再进行手术。

国内唯一能做这个手术的,只有我。

那位医生向患者家属推荐的,也正是我。

患者家属通过努力,终于协调好医院向我发来邀请函,异地主刀。

3

治病救人是我从小到大的人生信仰,面对这种情况,我自然不会拒绝。

确定好时间后,我立刻安排好工作,飞往两千公里外患者所在的城市。

手术开始前,患者的母亲特意来找我。

林医生,求求你一定要救救我儿子,他才二十六岁,还没有结婚,他的人生才刚开始……

患者的母亲泣不成声地说道,双腿一弯就要跪下。

阿姨您放心,我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治疗您的儿子,您也要对他有信心

我连忙扶住患者的母亲,很认真地做着保证。

在老人家的一声声拜托中,我走进手术室。

术前准备已经就绪,手术开始。

切割头皮、钻孔、分离硬脑膜和内骨板……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这个过程是由患者的主刀医生完成。

我需要做的是,在手术部位的颅骨被彻底打开后,寻找到病灶并且进行切除。

通过显微镜,我很快就在患者的大脑左半球躯体运动中枢发现了病灶所在。

只一下,脑神经刀顺利切除了病灶。

整个过程只用了一分钟左右。

我长出了口气,后退几步。

后续的清理和缝合依旧由主刀医生完成。

手术耗时两个半小时,我的出场时间只有一分钟。

但就是这一分钟,却是整台手术最关键的部分。

林大夫,我儿子他……他怎么样?

患者的母亲担心地问道。

脸上还挂着未干的泪痕。

手术很成功,等麻醉过去后再进行一个系统的检查,如果没异常,您的儿子很快就会康复。

我握住老人家的手,点点头笑着说道。

谢谢,谢谢

患者的母亲再度哽咽起来。

术后检查结果如我所料,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两到三周后,他就能逐渐恢复,重新开始正常人的生活了。

从医十几年来,类似的手术我做过上千台。

每当看到患者家属脸上紧张的表情转换成激动和喜悦的那一刻,我也会感到欣慰。

治病救人,不就是医生的天职吗?

治好一个患者,挽救一条生命,也挽救了一个家庭。

4

婉拒了院方的邀请,叮嘱了患者家属一些注意事项后,我动身赶往机场,坐上了返程的班机。

手机关机前蹦出来一条提示,银行卡到账一万元。

这笔钱,是飞刀费用。

院方知情,患者家属知情,主管部门知情,一切都合理合规,我也拿得心安理得。

工作的医院还有很多事要忙,每周都会安排三到四台手术。

即使早已习惯,可每次看到躺在手术台上的病人,我还是忍不住有些难过。

宁可架上药生尘,但愿世间无疾病。

什么时候才能成为现实呢?

一晃时间过去了快一个月,这天,我刚主持完科室会议,就被孙院长打电话叫去他的办公室。

孙院长、办公室李主任、医务处何处长几人正襟危坐。

孙院长,您找我?

礼貌地同大家打了声招呼后,我看向孙院长问道。

林医生,你先坐

孙院长点点头,示意我坐下。

不知怎么的,我总感觉气氛有些凝重,好像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

林医生,你先看看这个

沉默片刻后,李主任打开笔记本电脑推到我面前。

是一段被上传到网络上的现场采访视频。

画面的背景是医院病房。

一个穿着病号服的年轻患者坐在床上。

我叫黄岩,今年二十六岁,半年前因为脑神经受损,导致身体右侧出现了偏瘫的症状。

这半年,我母亲带着我去各地寻医问诊,虽然查出了病因,却没办法治疗。

因为我的情况特殊,需要做颅内神经切除术,但我去过的医院都没有医生能做这种手术。

后来打听到,国内 XX 医院的神经外科主任林健医生可以做这种手术。

为了治好我的病,我母亲和医院协调,邀请林健医生来医院为我做手术。

手术很成功,如今我也逐渐康复,但我并不开心。

半年来,母亲为了给我治病已经掏空家底,还借了不少外债。

这次手术的费用是十五万元,为了筹到这笔钱,我家里唯一的房子都卖了。

你们媒体不是说为公众发声吗?今天当着镜头,我要举报

大概是还没有彻底康复的缘故,这个叫黄岩的患者看上去有些憔悴。

说到后边,他的情绪忽然就激动了起来。

他提到了我的名字,同时我也在记忆中搜索。

终于我想起来了,他不就是我之前去 X 省人民医院进行飞刀手术的那个患者吗?

5

黄先生,媒体就是为了公众而发声,如果您遭遇到什么不公正的待遇,尽管说出来。

我们一定会把您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为您讨还公道

记者的声音从画面外响起,特意把话筒举到了黄岩嘴边。

我要举报林健违规收取贿赂,向我家属索要好处费

黄岩猛地瞪圆了眼睛,大声说道。

黄先生,据我们所知,林健医生是国内知名的神经外科专家,您要举报他,是否有充足的证据?

记者又问道。

我有证据。

黄岩说着,从病号服的口袋里掏出了一张纸展开对准镜头。

这是当初做手术之前,医院向我索要的一万块钱收据。

医生跟我解释,这一万块叫什么飞刀费,就是给林健的私人费用,这不就是红包吗?

这笔钱没有纳入医院收费渠道,不能走医保报销。

我并没有拖欠医院的治疗费用和手术费用,为了治病,我家已经倾家荡产了。

得了这种病,我和我母亲已经够惨了,林健为什么还要这一万块钱?

不给钱,他就不做手术,我的病就没法治,我母亲只能想办法凑钱。

医院收取治疗费用和手术费用我能理解,可医生的天职不就是治病救人吗?为什么还要额外收取费用?

难道白衣天使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是需要靠金钱来连接的吗?

黄岩不断地抖动着那张收据,近乎歇斯底里地吼道。

视频到此为止。

我治好了黄岩,他康复了,然后反手把我举报了?

这是今天上午刚刚上传到网络上的一段视频,林医生,麻烦了。

孙院长叹了口气,严肃地说道。

孙院长,外出会诊或者手术收取额外费用不是正常现象吗?

对方医院向我发出邀请时,也说明了有一万元的飞刀费,而且我回来后,也向医务处报备了这件事。

我连忙解释,关于这一万元的飞刀费,我没有任何违规的地方,怎么就麻烦了?

林医生返回医院后,的确向医务处进行过报备,有记录可查。

何处长点头说道。

你们,唉,你们怎么就不明白呢?

林医生,我知道这笔飞刀费你收得合情合理,问题是别人会怎么看?

如今是信息时代,消息传播速度非常快,我能看到这段视频,就证明已经有很多人看到了。

视频里那个叫黄岩的患者,一边卖惨博同情,一边拿这一万块做文章。

看病难治病贵,这已经是民众对医疗工作者的刻板印象了。

不管这笔钱是否合理,在民众眼中,那就是不合理的,就是索贿,就是收红包

孙院长急得直拍桌子。

我的冷汗瞬间就冒了出来。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