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安丰书苑!手机版

安丰书苑 > > 连环杀手与双重人格李兵李兵最新小说推荐_完结小说连环杀手与双重人格(李兵李兵)

连环杀手与双重人格李兵李兵最新小说推荐_完结小说连环杀手与双重人格(李兵李兵)

不在这一世 著

其它小说完结

小说《连环杀手与双重人格》是知名作者“不在这一世”的作品之一,内容围绕主角李兵李兵展开。全文精彩片段:我作为刑侦顾问,每次都能先于警方找到连环杀手留下的线索。 媒体称我为犯罪克星,警局视我为定心丸。 只有我知道,每一起案件的破解,都让我更接近真正的自己。 直到我在最新案发现场,发现了自己幼时的玩具木偶。 而我,根本不记得它为何会出现在那里。

主角:李兵,李兵   更新:2025-10-09 15:24:09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我猛地扣上纸盒,动作急促得差点把盒子打翻。

心脏在肋骨后面发疯般撞击,血液冲上头顶,又在瞬间褪去,留下冰凉的麻木。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我是沈浪。

我是秩序的构建者,混乱的终结者。

我站在法律与理性的一边,用逻辑的利刃剖开犯罪的迷雾。

那个木偶……它一定是被栽赃的。

有人潜入了这里。

有人想毁了我。

对。

一定是这样。

我强迫自己深呼吸,一次,两次。

失控是最大的敌人。

无论面对什么,必须保持冷静。

我站起身,环顾这个我曾以为绝对安全的空间。

每一件物品的摆放都刻在我的脑子里,此刻却仿佛都带上了不怀好意的审视意味。

窗帘的褶皱,书架的阴影,地毯的纹路……任何地方都可能藏着一双眼睛。

不。

系统没有报警。

日志干干净净。

除非是鬼魂,否则不可能有人进来而不留下任何痕迹。

除非……进来的人,知道如何绕过所有防护。

除非,那个人……就是我。

这个念头像淬了冰的针,狠狠扎进脑海深处。

我甩了甩头,试图驱散这荒谬的想法。

我是追凶者,不是行凶者。

我的记忆或许有模糊地带,但我的本质绝不会错。

我重新蹲下,这次戴上了放在书桌抽屉里的 forensic 手套——我的职业病,家里也常备着。

我小心翼翼地再次打开纸盒,如同在拆解一枚炸弹。

木偶静静地躺着,那歪斜的笑容似乎在嘲讽我的徒劳。

我把它拿起来,很轻,木质因为年代久远而有些干裂。

上面的颜料剥落得很厉害,但基本的形态还在——一个穿着简陋裙子的女性人偶,头发是用粗糙的黑线缠绕而成。

我仔细检查纸盒内部,每一本旧笔记,每一支坏掉的笔。

没有外来物的痕迹,没有不属于我的气味。

除了这个木偶,一切如常。

我拿着木偶,走到客厅中央,站在冷白的主灯下。

我需要光,需要最清晰的光线来审视这个诡异的证物。

它的雕刻手法非常原始,像是小孩子或者毫无经验的人的作品。

面部特征简陋,只有两个黑点代表眼睛,一条弯曲线是嘴巴。

但就是这条嘴巴的线条,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邪气。

我把它翻来覆去地看。

在它的背后,靠近底部的位置,似乎有一些刻痕。

非常浅,几乎被磨损掉了。

我凑近灯光,眯起眼睛。

是几个数字。

刻得歪歪扭扭,像是用钝器费力划上去的。

7 - 13 - 2什么意思?

日期?

编码?

坐标?

7月13日?

第二个?

不对,最近的7月13日还没到。

过去的?

是哪一年的7月13日?

我的头又开始隐隐作痛,太阳穴像被什么东西勒紧。

一些破碎的画面再次闪现——昏暗的、摇曳的光线,像是烛火?

木头摩擦的声音……还有一股……铁锈混合着泥土的腥气。

我用力按压太阳穴,试图驱散这些幻觉。

是压力太大了吗?

连续的高强度案件分析,加上这个突如其来的……证据。

是的,我必须把它当作证据来处理。

即使它指向我自己。

我走到电脑前,调出“艺术家”系列案件的所有资料。

我快速浏览着现场照片,尤其是那些留在受害者身边的“签名物”。

第一个受害者,身边是一枚用银杏叶折成的复杂玫瑰。

第二个,是一个用细铁丝编织成的、结构精密的鸟巢。

第三个,是那只画着神秘符号的纸鹤。

第西个,就是这个木偶。

前三个“签名物”都显示出制作者高超的耐心、精细的手工和某种近乎偏执的对称美感。

它们属于“艺术家”。

而这个木偶……粗糙,简陋,甚至有些丑陋。

它和“艺术家”的风格格格不入。

但它偏偏出现在了第西个现场,并且,现在,出现在了我的家里。

矛盾。

巨大的矛盾。

要么,木偶不是“艺术家”留下的。

要么……“艺术家”的人格中,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两面。

我的指尖冰凉。

如果……如果存在另一个人格……一个隐藏在我意识深处,擅长雕刻粗糙木偶,并且与这些谋杀案有关的人格……不。

这太疯狂了。

这违背了所有逻辑。

我沈浪,怎么可能是那个冷血、优雅、又残忍的“艺术家”?

我每一次的推理,每一次的侧写,都是为了抓住他,终结他。

我甚至能感受到“艺术家”在犯罪时那种冷静的、近乎愉悦的心态,那种将生命视为艺术材料的扭曲审美……我能理解他,是因为我需要理解他才能抓住他。

绝不是因为……我的目光再次落在屏幕上的案件资料。

第西个受害者的发现地点,那个旧城区的河岸。

那是我通过模型推算出的,“艺术家”可能活动的区域之一。

是我引导警方去的。

是我,先于所有人,“找到”了那个现场。

冷汗,又一次不受控制地渗了出来,粘腻地贴在背上。

每一次案件的破解,都让我更接近真正的自己。

这句曾经只是模糊盘旋在脑海深处、带着点哲学意味的呓语,此刻像淬毒的匕首,狠狠刺入了我的认知。

难道……我所谓的“追凶”,其实是一场精心编排的、指向我自己的导航?

一场由我主导,却由另一个“我”执行的死亡巡游?

我猛地站起身,在空旷的客厅里来回踱步。

我必须弄清楚。

必须证明。

证明我的清白。

或者……证明我的罪恶。

我拿起手机,手指悬停在李兵的号码上。

告诉他?

告诉他我在家里发现了关键证物?

告诉他这个木偶和我童年可能有关?

不,不行。

这会立刻让我成为头号嫌疑人。

我所有的信誉,所有的光环,都会在瞬间崩塌。

我将被调查,被审讯,被关进那个我无比熟悉、却从未想过自己会置身其中的地方。

我不能冒险。

我必须自己调查。

调查我自己。

我走到书柜前,抽出几本厚重的相册。

我很少拍照,里面的照片大多是我成年以后,获奖、演讲、与警界高层的合影。

表情永远是冷静、自信、带着疏离感的睿智。

找不到任何与那个粗糙木偶相关的痕迹。

童年的记忆呢?

我试图回想。

我的童年……似乎笼罩在一层浓雾里。

父母很早就因意外去世,我在几个亲戚家辗转长大。

那段日子灰暗,模糊,充满了被忽视和孤独感。

具体的事件,具体的玩具……一片空白。

那个木偶,是否就来自那片被我刻意遗忘的灰色地带?

我回到电脑前,打开一个隐藏极深的私人文件夹。

里面不是案件资料,而是一些我从未对任何人提起过的、零散的个人记录。

偶尔的梦境碎片,一些无法解释的情绪波动,甚至……几段记忆的空白。

我快速浏览着。

最近的一次空白,就在第三个“艺术家”案件发生的那天晚上。

我记得自己在书房分析案情到深夜,然后……然后就是第二天早上在沙发上醒来,头痛欲裂,以为是过度疲劳。

现在想来,那缺失的几个小时,我去了哪里?

做了什么?

恐惧像冰冷的藤蔓,缠绕住我的心脏,缓缓收紧。

我是不是……在那些空白的时段里,变成了“他”?

“他”是谁?

“他”为什么要杀人?

“他”又为什么,要把这些指向性的线索,一步步地,塞到“我”的手里?

是为了嘲弄?

是为了寻求认可?

还是……为了最终取代?

我看着那个静静躺在桌面上的木偶,它那歪斜的笑容,在冰冷的灯光下,仿佛活了过来。

它不再只是一个证物。

它是一个邀请函。

来自我内心深处,那片未知的、黑暗的深渊。

而我,别无选择,只能赴约。

我深吸一口气,拿起木偶,将它锁进了书桌最底层的暗格里。

然后,我清理了所有可能留下痕迹的地方,确保一切恢复原状。

做完这一切,我站在窗前,看着外面依旧淅淅沥沥的雨夜。

城市灯火阑珊,如同繁星,每一盏灯下,都可能藏着秘密,或罪恶。

而最大的秘密,最深的罪恶,或许,正藏在我这具皮囊之下。

追凶的游戏还在继续。

只是这一次,猎物和猎手的界限,己经彻底模糊。

我拿起手机,拨通了李兵的电话,声音恢复了惯常的平稳和冷静:“李队,关于‘艺术家’的侧写,我有了些新的想法。

第西个现场的签名物,那个木偶,风格突变,这可能意味着他的心理状态正在加速失衡,或者……他在尝试表达某种新的诉求。

我需要更详细的现场周边环境报告,特别是可能被忽略的、不符合他之前行为模式的任何微小异常。”

电话那头的李兵立刻振奋起来:“明白!

沈老师,我马上让他们去办!

还是您厉害,总能找到突破口!”

我挂断电话,听着听筒里的忙音,目光落在窗外无尽的黑暗中。

是的,突破口。

只是这个突破口,正通向我自己那深不见底、危机西伏的内心。

游戏,确实开始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