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黄昏,像一幅被随意泼洒了过多赭石与橙黄颜料的油画,浓烈而黏稠。
空气仿佛凝固了,沉甸甸地压在人的皮肤上,每一次呼吸都像是在吞咽温热而潮湿的棉絮,带着一种令人烦躁的窒息感。
林望舒低着头,脖颈弯成一个隐忍的弧度,尽可能快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那条熟悉得能闭眼描绘出每一块地砖裂纹的路径,此刻却像是通往兽穴的狭窄通道,每迈出一步,心脏的沉重就多加一分,在胸腔里发出沉闷而抗拒的“咚咚”声。
她身上那件洗得发白、布料己经有些透薄的蓝色校服袖子,被她刻意拉得长长的,严严实实地遮住了手腕以及大半截手臂,即使是在这样闷热得让人恨不得剥掉一层皮的天气里,也绝不挽起。
偶尔有微弱的、带着白日余温的风吹过,不安分地拂起她那过于宽大的袖口,隐约能瞥见下面一抹未消的、边缘泛着黄褐色的青紫,像是不小心沾染的、拙劣的颜料,又像是皮肤下悄然绽放的、充满恶意的花朵。
她会立刻像受惊的含羞草,迅速而自然地将袖子拉好,仿佛那阵风是带着窥探意图的、不怀好意的目光。
家。
那个词对她而言,早己失去了字典里定义的温暖和庇护的含义。
那是一个具体的地理坐标,一个充斥着廉价烈酒气味、无法预料的咆哮和随时可能降临的、尖锐或沉闷的疼痛的所在。
钥匙插入锁孔的声音,那冰冷的金属摩擦声,总是让她条件反射般地心跳漏掉一拍,呼吸也随之屏住,全身的肌肉瞬间紧绷起来,像被拉满的弓弦。
今天也不例外。
她侧耳倾听着门内的动静——是死寂的。
父亲大概还没回来,或者,己经在里屋醉倒。
她几不可闻地松了口气,那口气息微弱得如同叹息。
随即,她像一只受惊的、习惯了潜行的小鹿,踮着脚尖,动作轻捷地溜进自己的房间——那其实只是一个由狭窄阳台勉强封闭起来的、不足五平米的空间,只放得下一张吱呀作响的旧铁架床和一张漆皮剥落、布满划痕的旧书桌。
窗户很小,对着隔壁楼灰扑扑的墙壁,即使是在白天,光线也吝啬得可怜。
她轻轻关上门,却没有锁——那个象征性的插销早在一次父亲的暴怒中被踹坏了,至今无人修理。
她将书包放在床上,动作轻柔,仿佛里面装着易碎的珍宝。
然后,她拿出课本和作业本,摊开在桌上。
数学公式在她眼前扭曲、跳跃,如同阳光下躁动的黑色蝌蚪,难以捕捉其规律。
并非因为题目有多么深奥难解,而是因为她根本无法集中精神。
她的耳朵像高度灵敏的雷达,始终警惕地竖着,捕捉着门外任何一丝细微的声响——楼下传来模糊的汽车引擎声、邻居用力关门的“砰”响、甚至是水管里水流过的汩汩声……每一种声音都让她本就脆弱的神经绷得更紧,像不断被拧紧的发条。
终于,那熟悉的、沉重而踉跄的脚步声,如同催命的鼓点,在楼道里由远及近地响起。
她的身体瞬间僵硬,血液仿佛在刹那间凝固了,指尖变得冰凉。
笔尖在摊开的作业本上无意识地用力,戳了一个小小的、绝望的洞。
钥匙串哗啦啦的、不耐烦的响声,紧接着,门被粗暴地推开,重重地撞在墙壁上,发出沉闷而痛苦的呻吟。
一股浓烈的、劣质白酒混合着汗液的酸腐气味,即使隔着一道薄薄的门板,也如同有生命的触手般,蛮横地弥漫了过来,钻进她的鼻腔,让她一阵反胃。
“死丫头!
死哪儿去了?
饭呢?!”
粗哑的、带着酒醉后特有黏连感的咆哮声,如同炸雷般在小小的客厅里炸开,震得空气都在颤抖。
林望舒屏住呼吸,将自己缩得更小,心里卑微地祈祷着他能首接倒在沙发上睡去,或者,至少忘记她的存在。
但事与愿违。
那沉重而虚浮的脚步声,没有走向沙发,而是朝着她房间的方向逼近。
“砰!”
的一声,房门被一只穿着肮脏拖鞋的脚狠狠踹开,撞在后面的墙上,又弹回一些。
父亲通红的、布满蛛网般血丝的眼睛,像探照灯一样扫视着狭小的房间,最终牢牢锁定在她身上。
他那张因长期酗酒而浮肿变形的脸上,写满了毫不掩饰的戾气和一种掌控他人生死的、扭曲的快意。
“哑巴了?
老子问你话呢!”
他趔趄着走上前,一把抓起桌上摊开的作业本,醉眼朦胧地扫了一眼上面工整的字迹和复杂的公式,像是被什么刺眼的东西灼伤般,随手厌恶地扔在地上,纸张散落开来,“读这些有个屁用!
整天抱着书本,能当饭吃?
早晚是别人家的赔钱货!”
林望舒深深地低下头,浓密的睫毛垂下来,在苍白的脸颊上投下小片阴影。
她不敢吭声,甚至连呼吸都放得极轻,身体不受控制地微微发抖,像寒风中最后一片 clinging 在枝头的枯叶。
这种沉默的、看似顺从的态度,似乎更加激怒了他,仿佛一拳打在了空虚的棉花上,无处着力,反而燃起了更旺的怒火。
他猛地伸出手,像铁钳般一把揪住她纤细的胳膊,那巨大的、毫不留情的力道让她疼得瞬间倒吸了一口冷气,眼泪几乎要夺眶而出,又被她死死忍住。
袖子被他粗暴地撸了上去,手臂上那新旧交错、如同诡异地图般的伤痕,赫然暴露在昏暗的灯光下——有些是刚愈合的粉色嫩肉,有些是未消的青紫,有些则己经沉淀为暗沉的黄褐色。
“看什么看?
老子打你不应该?
生你养你,打几下怎么了?!”
另一只粗糙厚重的手掌,带着令人作呕的酒气和凌厉的风声,狠狠地掴了下来,落在她的背上、手臂上,发出沉闷的“啪啪”声。
疼痛是熟悉的,火辣辣的,带着一种麻木的灼热感。
她咬紧早己布满齿痕的下唇,几乎尝到了血腥味,不让自己发出一丝一毫的哭泣或求饶声。
经验告诉她,眼泪和软弱只会像汽油浇洒在火焰上,招来更多、更疯狂的打骂和侮辱。
她只是在心里默默地、机械地数着数,一、二、三……像过去无数次那样,将自己抽离出来,变成一个旁观者,冷眼看着这具身体承受着风暴,等待着这无法逃避的厄运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打累了,手臂酸麻了,也许是汹涌的酒意终于彻底上头,父亲喘着粗气,咒骂着松开了她,对着散落一地的作业本又踢了一脚,然后才摇摇晃晃地走了出去,重重地倒在客厅那张破旧的沙发上,很快,震耳欲聋的鼾声便响了起来,如同某种野兽的咆哮,宣告着暂时的休战。
林望舒慢慢地、极其缓慢地蹲下身,仿佛每一个关节都在发出呻吟。
她伸出手,指尖微微颤抖着,小心翼翼地捡起那些被揉皱、甚至踩上了脚印的作业本和纸张,一遍遍、徒劳地试图抚平上面的褶皱,就像试图抚平自己内心同样深刻的折痕。
眼泪终于冲破了堤坝,无声地、汹涌地滑落,大颗大颗地砸在纸张上,晕开一小团一小团模糊的、带着咸涩味道的湿痕。
她抬起头,看向那扇小小的、对着邻居家斑驳墙壁的窗户,窗外,天空是沉闷的、令人压抑的绛紫色,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
她的世界,似乎从有记忆开始,就永远被涂抹成了这个令人绝望的颜色。
第二天在学校,林望舒永远是那个最容易被忽略的、如同背景板般的存在。
她总是坐在教室最后一排靠窗、离垃圾桶不远的位置,尽可能地降低自己的存在感,恨不得能隐形。
课间休息的十分钟,是教室里最喧闹的时候。
同学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分享着零食,讨论着最新的电视剧、明星八卦,或者兴奋地计划着周末的出游,笑声如同阳光下的肥皂泡,五彩斑斓却与她无关。
她只是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要么看着窗外那棵老槐树被风吹动的叶子,目光空洞;要么就深深地埋下头,假装专注地看着桌上的书本,仿佛周遭的一切欢声笑语都来自另一个遥远的、与她绝缘的维度。
她的成绩不好不坏,稳定在中下游,像她这个人一样,不起眼,不惹麻烦,也引不起任何老师的特别注意。
老师们偶尔会按照花名册点她的名,她站起来,身体微微紧绷,声音细若蚊蚋,回答得也总是磕磕绊绊,缺乏自信。
没有人知道,她每天晚上是在怎样一种恐惧和压抑的环境下,蜷缩在那张小书桌前,就着昏暗的灯光完成这些作业的;也没有人真正关心过,她手臂上那些总是层出不穷的“不小心磕碰的淤青”和“过敏引起的红痕”,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残酷的真相。
首到那天下午的数学课。
新来的、充满活力的年轻老师,为了摸底,搞了一次毫无预兆的突然袭击——小测验。
试卷发下来,教室里瞬间响起一片低低的哀嚎和倒吸冷气的声音。
题目很难,超出了平时的练习范围,许多同学都抓耳挠腮,面露难色。
林望舒看着眼前的卷子,前面的基础题她勉强还能应对,但后面几道综合性的压轴大题,那些扭曲的符号和复杂的条件,在她眼前如同天书般旋转、跳跃,难以捕捉其内在的逻辑。
她咬着早己被啃得凹凸不平的铅笔末端,眉头紧紧锁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与她年龄不符的、深刻的“川”字,一种熟悉的、无能为力的绝望感开始从心底蔓延。
就在这时,一个被揉得紧紧的小纸团,如同长了眼睛般,划过一道低矮的抛物线,精准地落在了她摊开的卷子旁边。
她吓了一跳,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猛地攥紧,瞬间漏跳了好几拍。
她下意识地抬头,目光惊慌地扫视前方。
在前排斜对面的位置上,那个叫陈暄和的女生,正微微侧过头,对她飞快地、狡黠地眨了一下左眼,嘴角带着一丝仿佛共享秘密般的、安抚人心的笑意。
陈暄和。
她是班级里,不,几乎是整个年级都瞩目的焦点。
成绩永远毫无悬念地名列前茅,是老师眼中聪慧努力的典范,性格开朗明媚得像初夏清晨的阳光,身边总是自然而然地围绕着许多朋友,像行星环绕着恒星。
林望舒从未想过要与她产生任何交集,她们仿佛是两条被设定在不同轨道上的平行线,各自运行在截然不同的世界里——一个光芒万丈,一个晦暗无光。
她犹豫着,手指因为紧张和一丝莫名的期待而微微颤抖,小心翼翼地、做贼般打开那个小小的纸团。
上面是几行清秀而有力的、仿佛带着主人特有自信的字迹,清晰地写着最后一道、也是最难那道大题的详细解题思路和关键步骤,逻辑清晰,推导简明,一眼就能看懂。
而在纸条的最下方,还画了一个小小的、简单的、圆圈代表脸、弯弯曲线代表嘴巴的笑脸。
那个笑脸如此朴素,却仿佛拥有某种魔力。
那一刻,林望舒感觉自己的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极其轻柔、却又无比坚定地撞了一下。
那是一种久违的、陌生而滚烫的情绪,像是无边黑暗中突然投入的一束微光,虽然微弱,却带着足以灼伤她长期适应了黑暗的眼睛的强度,刺得她眼眶发酸,几乎要落下泪来。
她赶紧深深地低下头,将那张纸条紧紧攥在手心,仿佛攥着一块烧红的炭,又像是攥着唯一的救命稻草,手心里瞬间沁满了冰冷的汗水。
她最终没有抄写那些步骤。
一种莫名的、固执的尊严,或者说是长期被否定后产生的、对“不配得”的恐惧,阻止了她。
她只是凭借着记忆,努力地去理解那条思路,然后用自己的方式,笨拙地在草稿纸上演算。
而那个简单的笑脸,却被她像用刻刀般,深深地、一笔一划地刻在了脑海里,带着一种近乎疼痛的清晰度。
测验结束的铃声响起,同学们纷纷交卷,教室里重新充满了各种声响。
陈暄和收拾好文具,经过她的身边时,脚步几不可查地顿了顿,侧过头,用只有她们两人能听到的、清脆而自然的声音说:“那道题很经典的,下次自习课,我详细教你啊。”
她的声音里带着阳光的味道,干净、温暖,还有一种不容置疑的真诚。
林望舒甚至不敢抬头看她,只是胡乱地、几乎是慌乱地点了点头,耳根却不由自主地、无法控制地烧了起来,泛起一阵滚烫的红晕。
那个下午,放学回家的路上,她手臂上前一天留下的淤青,在衣袖的摩擦下依然隐隐作痛,但似乎,也不再是那么难以忍受了。
她第一次觉得,上学,踏入这个教室,好像……也不是那么一件完全无法忍受的事情。
那个叫陈暄和的女孩,像一颗被偶然投入她死寂心湖的石子,力道不重,却真切地漾开了一圈微弱而持续扩散的涟漪,搅动了那潭凝固了太久的死水。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