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安丰书苑!手机版

安丰书苑 > 其它小说 > 二两拨乾坤

二两拨乾坤

小手冰梁 著

其它小说连载

其他小说《二两拨乾坤讲述主角陈序陈老石的爱恨纠作者“小手冰梁”倾心编著本站纯净无广阅读体验极剧情简介:在连续完成一台三十六小时的手术顶尖医学生陈序晕倒在了医院走再醒来他已成为一个名叫“二两”的农家孩身处一个宗门林立、妖兽横却将医道奉为至高法则的玄幻世

主角:陈序,陈老石   更新:2025-11-03 17:53:56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痛。

头痛欲裂,像是被一柄无形的凿子从太阳穴钉入,狠狠搅动着脑髓。

陈序的意识在黑暗中浮沉,耳边似乎还残留着心电监护仪尖锐的报警长鸣,混合着护士惊慌的呼喊:“陈医生!

陈医生你怎么了?!”

那是连续三十六小时值班后,身体终于发出的最后抗议。

他最后的记忆是走廊刺眼的灯光在视野中旋转、暗淡,然后便是无边的黑暗。

可现在,这疼痛感如此真实,如此……粗糙。

不是医院里那种被各种药物缓和后的、带着消毒水气味的疼痛,而是一种原始的、带着土腥气和霉味的钝痛。

喉咙干得冒火,每一次呼吸都牵扯着胸腔,火辣辣的。

他艰难地掀开仿佛重若千钧的眼皮。

模糊的光线涌入,视野里是一片昏黄。

他眨了眨眼,努力对焦。

映入眼帘的,不是医院雪白的天花板,而是……一片裸露的、凹凸不平的土黄色泥土,几根歪歪扭扭的木头房梁横在上面,结着蛛网。

一股混合着汗味、草药味和某种牲畜粪便气味的复杂味道,蛮横地钻进他的鼻腔。

这是哪儿?

噩梦?

他试图转动脖子,一阵剧烈的眩晕袭来,让他差点呕吐。

他强忍着,用尽全身力气,将目光转向一侧。

土坯墙。

一扇小小的木窗,窗纸破了好几个洞,透进几缕微弱的光线。

身下是硬得硌人的木板,铺着一层粗糙的、带着异味的干草。

这不是医院。

绝对不是21世纪的任何一家医院。

恐慌,像一只冰冷的爪子,骤然攫住了他的心脏。

他是陈序,一名优秀的医科大学毕业生,刚刚进入全国顶尖的医院进行规培,前途本该一片光明。

可现在……就在这时,一股完全不属于他的记忆碎片,如同决堤的洪水,猛地冲进他的脑海。

……陡峭的山坡……脚下打滑……天旋地转……后脑勺重重的撞击……一个妇人凄厉的哭喊:“小五!

我的儿啊!”

小五?

谁是……小五?

更多的碎片涌现:一个破败的农家小院,一对面容愁苦的中年男女,几个面黄肌瘦的兄弟姐妹……还有,“二两”这个称呼。

“二两……二两……你醒醒,别吓娘啊……”一个带着浓重哭腔的、沙哑的女声在耳边响起,那么真实,那么近。

陈序,不,现在他应该被称为“二两”了,他艰难地再次转过头。

一张布满风霜和焦虑的妇人的脸,占据了他全部的视野。

女人约莫三十多岁,但看起来苍老得像五十岁,眼角额头是刀刻般的皱纹,皮肤黝黑粗糙,一双因为长期劳作而关节粗大的手,正紧紧攥着他冰凉的手。

她的眼睛红肿,泪水在那张饱经沧桑的脸上冲出几道泥痕。

“娘……”一个陌生的音节,自然而然地从他干裂的嘴唇中逸出。

不是他想叫,而是这具身体的本能反应。

“哎!

哎!

娘在!

娘在!”

妇人见他终于睁眼,还发出了声音,顿时喜极而泣,眼泪掉得更凶了,“醒了!

当家的!

小五醒了!

老天爷开眼啊!”

一阵杂乱的脚步声传来。

一个同样黝黑精瘦、穿着打满补丁的短褂的汉子冲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三个半大的孩子,两个男孩一个女孩,都瘦骨嶙峋,穿着破烂,脸上带着惊恐和好奇。

“小五!

你真醒了?!”

汉子声音粗粝,带着难以置信的惊喜,蹲下身,粗糙的手掌颤抖着摸了摸二两的额头,“烧退了……真的退了!

谢天谢地!”

“二两,你吓死我们了!”

最大的那个男孩,看起来有十二三岁,瓮声瓮气地说,眼里也带着后怕。

“哥……爹……娘……”二两凭借着身体残留的记忆和本能,断断续续地叫着,每叫一声,都感觉灵魂与这具身体的融合更深一分,那种强烈的剥离感和眩晕感也在缓缓消退。

他是陈序,一个来自现代社会的医学生。

他也是二两,一个生活在某个未知古代时空、贫苦农家的第五个孩子。

穿越了。

这个在小说里看了无数次的桥段,竟然真实地发生在了自己身上。

没有系统,没有提示,只有剧烈的头痛、虚弱的身体,和一个一贫如洗、前途未卜的家庭。

“醒了就好,醒了就好……”被称作“爹”的汉子,陈老石,搓着手,脸上是如释重负的憨厚笑容,“你从那么高的坡上滚下来,脑袋磕在石头上,昏了整整两天两夜!

郎中都……都说怕是不中用了……”陈老石的声音哽咽了一下。

“呸呸呸!

胡说什么!”

妇人,也就是二两现在的娘,王氏,连忙啐了几口,“孩子刚醒,不说晦气话!

二两,饿不饿?

娘去给你熬点米汤,锅里就剩最后一把米了,都给你吃!”

米汤?

最后一把米?

二两(陈序的意识主导,后文均称二两)的心微微一沉。

这家的贫困,超出了他的想象。

他轻轻摇头,喉咙嘶哑:“水……我想喝水。”

“快,大丫,给你弟倒碗水来!”

王氏赶紧吩咐。

那个看起来约莫十岁左右、面黄肌瘦的女孩怯生生地应了一声,跑到墙角一个破旧的水缸边,用一个有缺口的陶碗舀了半碗清水,小心翼翼地端过来。

二两在母亲的搀扶下,半坐起来,接过碗。

水有些浑浊,带着一股土腥味。

但他顾不了那么多,一口气喝干。

冰凉的液体划过喉咙,暂时缓解了那火烧火燎的感觉,却也让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处境。

他,一个受过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的准医生,现在是一个名叫“二两”的古代农家子。

这个名字的由来,据说是他出生时不足月,瘦小得可怜,接生婆掂量着说“怕是只有二两重”,爹娘为了好养活,就取了这么个贱名。

二两……陈序心里泛起一丝苦涩。

在现代社会,他意气风发,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在这里,他却只是一个命如草芥、连吃饱饭都成问题的“二两”。

“爹,我的头……”二两放下碗,伸手想去摸后脑勺的伤处。

“别动!”

陈老石赶紧按住他的手,“肿了个大包,郎中来看了,敷了把草药,说只能听天由命。”

他叹了口气,“你这孩子,跟你说过多少次,后山那陡坡危险,偏要去采那劳什子‘止血草’,咱家这命,不值当你用命去换啊……”止血草?

二两从混乱的记忆中搜寻。

似乎是原身听说这种草药能卖点钱,或者能用来给家里备着,才冒险去采的。

结果……一股莫名的悲凉涌上心头。

是为了这孩子的懂事和不幸,也是为了自己渺茫未知的未来。

家人见他精神不济,又让他躺下休息。

王氏念叨着去熬米汤,陈老石带着其他孩子轻手轻脚地出去了,留下他一个人躺在硬板床上。

屋子里安静下来,只剩下破窗外传来的几声鸡鸣犬吠。

二两闭上眼睛,试图整理纷乱的思绪。

穿越了。

怎么办?

首先要活下去。

在这个显然医疗条件极度落后的时代,一场风寒可能就会要命,更别说他脑袋上还有伤。

感染、破伤风……任何一个并发症都是致命的。

他下意识地开始用医生的思维评估自身状况:头部外伤史,意识丧失两天,目前有头痛、眩晕、虚弱……需要警惕颅内出血、脑震荡后综合征。

必须静养,避免剧烈活动,如果有颅内压增高的迹象……想到这里,他内心一阵无力。

在这里,没有CT,没有MRI,没有甘露醇,没有任何现代化的监测和治疗手段。

他所有的医学知识,在这个世界,似乎都成了空中楼阁。

难道他苦学多年,最终要憋屈地死在一个连炎症都控制不了的古代农家?

不甘心。

强烈的不甘心几乎要将他淹没。

就在这绝望和混乱的情绪达到顶点的刹那——嗡!

一声轻微的、仿佛来自灵魂深处的嗡鸣响起。

二两猛地睁开眼。

眼前,并非土屋的景象,而是一片无边无际的、深邃的黑暗。

不,不是完全的黑暗。

在黑暗的中央,有一点微光亮起。

那微光迅速扩大,凝聚,最终形成了一本书籍的轮廓。

一本书非帛非纸、非金非玉的古老书籍,通体散发着柔和而沧桑的微光,静静地悬浮在他的意识深处。

书籍的材质难以形容,仿佛由星光凝聚,又似蕴含着无尽的生机与道韵。

封面上,没有任何书名,只有两个苍劲古朴、仿佛蕴含天地至理的玄奥符文。

二两并不认识这种文字,但当他“看”向那两个符文的瞬间,其含义便自然而然地浮现在他心间——《医典》。

简简单单两个字,却带着一种贯穿时空、执掌生命法则的磅礴气势。

这是……金手指?

二两的心脏狂跳起来,几乎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

绝处逢生的巨大喜悦冲击着他。

他尝试着用意识去“触碰”那本《医典》。

《医典》微微一颤,缓缓打开。

扉页之上,依旧是那种玄奥的古文,但其意自明:“医之道,不在治,而在度。”

字迹古朴,仿佛蕴含着无穷的智慧。

二两细细品味着这句话:“度”?

是度量?

是尺度?

是平衡?

还是……程度?

没等他想明白,扉页上的字迹渐渐淡去,又浮现出一行稍小一些的字:“度其阴阳,衡其虚实,二两之力,可拨千斤。”

二两之力,可拨千斤!

看到这句话,二两浑身剧震,如遭雷击!

这分明是在说他!

这《医典》知道他的存在,知道他的名字!

这不是一场意外的穿越,还是说,这《医典》神通广大,能因缘际会,显示与宿主相关的箴言?

巨大的谜团笼罩着他,但此刻,更强烈的是激动和好奇。

他凝聚意识,试图翻开下一页。

然而,整本《医典》似乎沉重无比,任凭他如何努力,都无法撼动分毫。

只有扉页静静地展示着那两行字。

难道是我的“力量”不够?

或者,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二两没有气馁。

既然金手指出现了,就是最大的希望。

他再次将意识集中在《医典》上,不再试图翻页,而是仔细感受。

渐渐地,他感觉到,《医典》似乎与他产生了一丝微弱的联系。

它并非死物,而像是一个沉睡的灵物,需要他用某种“能量”去唤醒,或者用“知识”去共鸣?

作为医学生,他对知识的渴望是刻在骨子里的。

他开始下意识地在脑海中回顾自己最熟悉的现代医学知识:人体解剖结构、生理生化 pathways、药理学原理、诊断学要点……当他回忆到《希氏内科学》中关于感染与炎症的章节时,异变发生了!

一首沉寂的《医典》忽然轻微一震,扉页上的字迹模糊起来,然后,在原本空白的第二页位置上,竟然有微弱的光点亮起,渐渐勾勒出一些模糊的图案和字迹!

二两心中狂喜,集中全部精神去“观看”。

那图案似乎是一株植物的轮廓,叶片形状奇特,旁边还有寥寥数行小字。

字迹依旧古朴,但比扉页上的更加模糊,难以辨认清楚。

他努力辨识,只能隐约看到几个词:“……气……邪……外……解……方……”以及一个类似根茎的图案旁边,有三个小字似乎清晰一些:“金银花”?

金银花?

这不是一味常见的中药材吗?

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其有抗病毒、抗菌作用。

这《医典》竟然对我输入的现代医学知识产生了反应?

它是在……补充?

验证?

还是……融合?

二两压下心中的激动,尝试输入其他知识。

当他回忆《格氏解剖学》中关于骨骼系统的内容时,《医典》再次泛起微光,这次显现的是一幅极其简略的人体骨骼示意图,旁边标注的却不是现代解剖学术语,而是“骨者,髓之府,肾之主”之类的字样。

当他停止回忆,那模糊的图案和字迹便渐渐暗淡,最终消失,《医典》又恢复了只有扉页的状态。

二两明白了。

这《医典》神秘莫测,蕴藏着这个世界,或者说,某个更高层次的医学智慧。

但它并非完全开启,需要钥匙。

而这钥匙,很可能就是他——二两,所掌握的现代医学知识!

他的现代医学思维,就像一把钥匙,可以激活《医典》,从中获取对应的、或许是更加深奥或不同角度的医学智慧。

这是一种互补,一种融合!

穿越带来的恐慌和绝望,在这一刻,被一种巨大的兴奋和使命感所取代。

他或许失去了现代化的医院和设备,但他拥有了可能是汇聚了华夏五千年,乃至更久远医学智慧的《医典》!

而且,这《医典》与他的现代医学知识能够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医之道,不在治,而在度。”

二两再次默念扉页上的话,心中渐渐有了明悟。

这里的“度”,或许就是度量、平衡。

用现代的话说,就是精确的诊断、个体化的治疗、对生命系统动态平衡的深刻理解与干预。

而“二两之力,可拨千斤”,更是给了他无穷的信心!

他,二两,这个微不足道的名字,将不再代表轻贱,而是一种信念——以精准的“度”,撬动生命千钧重担的信念!

窗外,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土屋里弥漫开一股淡淡的、属于米汤的香气。

二两躺在硬板床上,脑袋依旧一阵阵抽痛,身体虚弱不堪。

但他的眼睛,却亮得惊人。

前路依然艰险,这个家一贫如洗,外面的世界陌生而危险。

但此刻,他心中充满了力量。

我是二两。

一个手握现代医学钥匙,开启了上古医道宝库的穿越者。

我的医生生涯,将以一种从未想象过的方式,在这个世界重新开始。

就在这时,房门被轻轻推开,母亲王氏端着一个冒着热气的陶碗,小心翼翼地走了进来。

“二两,米汤熬好了,快趁热喝点。”

二两转过头,看着妇人脸上那真切得毫无杂质的关爱,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

无论前路如何,至少此刻,他有了一个需要他守护的家。

他深吸一口气,空气中混杂着土腥、草药和米汤的味道。

这是生命的味道,也是……他全新人生的味道。

“娘,我来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